試管嬰兒成功率有多少?累進活產率窺一二

對於進入試管嬰兒療程的夫妻們來說,這次療程試管嬰兒成功率有多少?到底要嘗試幾次才能懷孕?是心裡最大的疑問,卻也是醫師與諮詢人員最難回答的問題…
2014-03-07
作者 送子鳥生殖中心

進入試管嬰兒療程的夫妻們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更積極的療程能求子成功,又害怕失敗所帶來的挫折與失落感。對於他們來說,這次試管嬰兒成功率有多少?到底要嘗試幾次才能懷孕?是心裡最大的疑問,卻也是醫師與諮詢人員最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根據每對夫妻的條件與試管療程次數不同,答案也不一定。

許多文獻用不同的目標作統計,例如:以卵巢功能指數(AMH)推算出療程取消或失敗的機率;或用歷年各家生殖中心的客戶資料推算出試管機率程式,只需輸入個人條件即可算出機率。但似乎仍與真實狀況有所差距。

Malizia等人統計每次療程所累進的活產率,平均當進行至第六次療程時,累積的活產率為72%,即為進行六次試管的患者中,72%可順利得到一個寶寶。但每位患者取卵狀況不一,不孕原因也不同;有人一次取卵20多顆,也有人遇上取不到卵的窘境。因此,單以試管次數做為評估的標準,似乎有些偏頗。

2011年,Garrido博士等人提出「一顆胚胎代表一個活產機會」的想法,來進行累進活產率的研究,他們統計從1998年至2010年之間,11,429對嘗試自卵試管的夫妻的累進活產率,並以植入天數、年齡、不孕原因來細分機率。首先,依據所需胚胎數才能達到活產來分類,以1-5、6-10、11-15…等每增加五顆作分組,可發現只需1-5顆胚胎的組別,只需做1.3次的試管療程,就能帶回健康的寶寶回家,而大於25顆胚胎的組別,則需嘗試8次以上。

由於需要較多胚胎才能活產的緣故,大於25顆胚胎的組別每次植入的活產率僅8.4%,與1-5顆的組別(52.8%)相比,機率落差近40%。並且隨著植入懷孕率越低,即使懷孕了,其流產的機率也越高,例如:1-5顆的組別的產程中止機率為19.1%,而大於20顆以上的組別卻高達70%以上。顯示難孕族群除了較難懷孕外,流產的機會也較一般族群更高出許多。關於此現象,作者認為胚胎的品質可能是主要因素,對於此族群來說,胚胎著床前染色體診斷有一定的重要性。

若以單一胚胎作為單位計算累進活產率,在植入五顆胚胎的累進活產率為52%,平均每多植入一顆胚胎的機率為增加10%;到了植入10顆胚胎的累進活產率為69%,因此五到十顆之間,每顆胚胎增加的活產率為3.4%,當到了植入15顆以上的胚胎,每多植入一顆胚胎,增加的活產機率只剩0.5-0.9%。

若以年齡作為區分,來看對植入胚胎的累進活產率影響。以五顆胚胎作為觀察點,可發現小於35歲族群的累進活產率為54%,35-37歲族群稍差,38-40歲族群已降至39%,而大於40歲族群則明顯降至17%。即使植入到10顆胚胎以上,40歲以上最多活產率為31%。

若以不孕原因作分類,以最終累進活產率作觀察點,睪丸取精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分別為86%、83%,較多囊性卵巢(92%)與輸卵管問題(97%)來得低。但此偏未討論較複雜的不孕因素,例如:排卵針反應不佳、多重性不孕因素等等。

若以達70%累進活產率來看,則需10顆第三天胚胎或5顆囊胚,據以往文獻指出正常卵子受精率70%、囊胚形成率50%回推,需有14顆成熟卵子(MII)可以換得一個健康寶寶。

此篇研究與以往推測試管嬰兒成功率的文章相比,較能反映不孕夫妻所遇到的真實狀況,在療程失敗或作決策時,能提供更多資訊給醫師或客戶參考,以判斷未來的療程方向。以年齡來區分,可發現不論植入胚胎顆數多少,大於40歲以上婦女的累進活產率明顯下降。在所有不孕病因之中,嚴重的男性不孕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似乎是較難克服的。

對於每一對渴望孩子的夫妻而言,求子路上的所遇到狀況都不同,當療程失敗時,選擇堅持的成功機會有多少?放棄是否距離終點僅有一步之隔?相信此篇文章能給迷惘的夫妻有多一點資訊來判斷繼續堅持的機率,亦或考慮轉念借卵領養。

參考資料:

  • Nicolas Garrido, Ph.D., Jose Bellver, M.D., Jose Remohı, M.D., Carlos Simon, M.D., and Antonio Pellicer, M.D. Cumulative live-birth rates per total number of embryos needed to reach newborn in consecutiv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cycles: A new approach to measuring the likelihood of IVF success.,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11; 96(1):40-46
  • Beth A. Malizia, M.D., Michele R. Hacker, Sc.D., M.S.P.H., and Alan S. Penzias, M.D. Cumulative live-birth rates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N Engl J Med 2009; 360:236-43
  • Robert KK Lee, Frank SY Wu, Ming-Huei Lin, Shyr-Yeu Lin and Yuh-Ming Hwu, The predictability of serum anti-Müllerian level in IVF/ICSI outcomes for patients of advanced reproductive age.,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 2011 9:115
  • Ruey-Shiang Guh, Tsung-Chieh Jackson Wu, Shao-Ping Weng, Integrating genetic algorithm and decision tree learning for assistance in predict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utcome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1 38:4437–4449
  • http://www.kmuh.org.tw/www/gcrc/doc/stat%20doc/97.09.15~16%20handout.pdf

*醫療行為需與醫師討論進行,本篇文章僅反映當時治療狀況與建議

評論

送子鳥生殖中心
送子鳥生殖中心
  1. 如何讓做人離活產更近?在囊胚培養與凍胚植入兩大平台下,送子鳥對卵巢衰退的客戶,建議採合胚策略,待凍胚蒐集4顆好囊胚,再調整子宮分次解凍植入,依此篇研究而言可達70%累積活產率。
  2. 此篇文章指出40歲以上,植入10顆以上胚胎所得到的累積活產率不再增加。臨床上見過登記借卵客戶幸孕地從等待名單中刪除,但要經歷多少次失敗後才能接受改變跑道?在堅持的同時,請也設定屬於自己的停損點,借卵仍是自己孕育出的生命,讓寶貝盡快來到身邊,增加陪伴的時間更是重要。
  3. 這些真實數據能給妳什麼啟示?若已將年輕卵子凍存,是否也存下自己的幸福、維持住較高的活產率呢?凍存卵子不是口號,是防範於未然、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聰明的妳莫再猶豫,把握住自己的年輕歲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