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寶貝,是你嗎?」讓PGS幫妳抓住好孕氣

在過去,胚胎植入的選擇主要是參考胚胎型態,在PGS技術成熟之後,更能進一步了解胚胎型態與染色染色體正常與否的相關性。
2018-05-11
作者 Rina

目前著床前染色體(PGS)技術蓬勃發展,在胚胎植入前先替寶寶做好健康檢查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了,透過PGS讓父母提前避免染色體異常胚胎,選擇單一染色體正常胚胎植入(elective single blastocyst transfer, eSBT),能更有效提高懷孕率及活產率。在過去,胚胎植入的選擇主要是參考胚胎型態,在PGS技術成熟之後,更能進一步了解胚胎型態與染色染色體正常與否的相關性。

在2017年生殖醫學年會中,有一團隊針對Day3及Day 5胚胎型態,進一步了解其與染色體整倍體(Euploid)之關係。此為回溯性研究是從2013年1月到2017年3月,以PGS分析共467顆胚胎。 依據胚胎型態分級(I)、(II)、(III),由下表可知,在Day 3 cleavage-stage形態與Euploid rate並沒有顯著相關,說明Day 3胚胎型態的優劣較無法反應染色體是否正常,因此無法對於胚胎植入的選擇較無幫助。另外,從表中也可看到,能在Day3順利形成Morula的胚胎與其Euploid rate有正相關的趨勢,也說明在Day 3發育速度比胚胎外觀更具有參考價值。


進一步比較Day 5囊胚型態與Euploid Rate之關係(下表),可以發現Morphology Group被歸類在Good group的胚胎也有顯著較好的Euploid Rate。


仔細比較ICM、TE、擴張程度與Euploid rate之關係可以發現,囊胚的擴張程度(EXP)在3以上有較良好的Euploid rate。胚胎型態無論ICM或TE,Grade A皆比Grade B及Grade C 有較好的Euploid rate。


從以上結果得知,因Day 5胚胎型態等級與Euploid rate的正相關。值得注意的是,Grade C雖然Euploid rate偏低,但仍不排除染色體正常的可能。因此,Day 5胚胎型態是可做為胚胎植入選擇的參考依據,但仍無法完全取代PGS的價值。

然而,在經PGS確認染色體正常胚胎後,胚胎的外觀是不是就不重要了?

今年送子鳥團隊進一步探討經過PGS檢測並進行單一染色體正常胚胎植入,討論Euploid胚胎之型態與後續臨床懷孕率之關係。從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回溯性研究,共539 cycle進行植入。受測女性年齡範圍20-46歲(平均為34歲),針對Day 5-6囊胚進行採樣及PGS檢測,此研究胚胎統一為等級Garde B ICM 以上及EXP 5之胚胎。

初步將胚胎分成3組:Good Group為AA, AB, BA、Medium Group為BB、Fair為AC, BC。由下圖可知,Euploid且外觀為Good Group的胚胎著床率(Implantation rate, IR)可達58.7% 。同時,著床率隨著胚胎等級下降,與Fair Group相比已達顯著差異。說明胚胎形態仍影響 Euploid 胚胎後續著床機會。


若進一步探討ICM與TE各ABC等級與著床率之關係,我們發現與ICM Grade A相比,ICM Grade B其著床率顯著較低。同樣,在相較TE Grade為A、B,TE Grade C的胚胎及著床率更為顯著下降。


下表可以看到胚胎等級在TE對於後續臨床懷孕率的影響力。


綜合兩篇研究,讓我們更明白胚胎著床與懷孕率的關鍵在於胚胎型態,然而在胚胎著床後是否能順利發育成寶寶,仍主要由PGS確定染色體正常扮演重要角色。

雖然胚胎型態可以做為植入選擇的參考,且與Euploid Rate有顯著的正相關。但在隨著女性年齡增加,染色體異常比例會大幅提高,我們仍建議≥35歲女性胚胎進行PGS檢查,可減少因胚胎染色體異常而導致流產發生的可能

資料來源:

  1. 2017 TSRM, Correlation between standard morphology grading and euploidy rates of Day 3 and Day 5 embryos. Tien-Yang Lan, Ryh-Sheng Li, Yuh-Ming Hwu, Robert Kuo-Kuang Lee, Ming-Huei L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ivision of Infertility,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2. 2017 TSRM, Embryo morphology along with the maternal age affects clinical outcomes in single euploid embryo transfer. Tzu-Hsuan Chuang, Meng-Ju Lee, Chia-Lin Hsieh, Huai-Lin Wang, Shing-Hua Lai, Stork Fertility Center, Stork Ladies Clinic.

*醫療行為需與醫師討論進行,本篇文章僅反映當時治療狀況與建議

評論

Eric
Eric
  1. 能夠「精準」地挑選到一顆「會成功懷孕」的胚胎,一直是生殖醫學領域從業人員追求的聖杯,但胚胎不會告訴我們要怎麼挑,我們只能旁敲側擊,用各種可能的預測因子來作為挑選的依據。從胚胎型態、發育速度、型態動力指標(morphokinetic marker)到胚胎染色體等等,都是現行的預測方式,但都仍有各自的侷限。
  2. 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 PGS)經過臨床試驗證實,可有效提升試管嬰兒療程的懷孕率和著床率(Forman EJ, et al, 2014),若同時結合型態動力指標作為預測,可再提升約10%的的著床率(Zhihong Yang, et al, 2014),顯見除了染色體的層面之外,還有其它的因素會影響胚胎著床及發育。
  3. PGS篩選出的euploid胚胎,僅能視作為大架構的染色體數量是正常的,但其細部的結構、DNA序列、RNA表現、蛋白轉譯以及功能性等等諸多會影響胚胎正常發育的環節都仍是未知,有待未來的科學研究,揭開目前未知的迷霧,找出關鍵的預測因子。